小米汽车只卖9万9?雷军:别开玩笑了!
但问谁获得的流量最大、关注度最高,当属小米汽车的首个公开发布会。
我恰好有幸去了发布会现场,就主观感受来说,这是我记忆中参加过的所有汽车发布会中质量最高的一场,跟看提词器念稿的传统汽车发布会相比,简直就是降维打击!(车圈人首次感受到了来自机圈的卷)
整场发布会持续了3个小时,PPT、动画、短片都非常精致,雷军现场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汽车技术掰开揉碎了讲,连刚来不久的实习生大部分都能听懂。
当现场气氛有些“干”的时候,雷军还笑着调侃:“大家听懂了吗?我要不倒过来再讲一遍?”
另外,现场钢琴老师必须加鸡腿,实时配乐的情绪渲染太到位了!
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,就是发布会结束之后,雷军邀请现场朋友去后台看车,一共准备了两个展厅,一个给媒体准备,一个给米粉准备,每次只能进一批人进去看车,一次15分钟。
我也是入行这么久以来头一次排队看车,虽然排队过程比较枯燥,但进展厅之后立刻会感觉到人很少、很清爽,跟通常情况下人挤人的情况完全不同。
或许小米是真的希望每个摸到实车的人,都能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产品吧。
-1-
不得不感叹,雷军实在是太懂营销了。
如果在这场发布会之前问我“对小米汽车的印象是什么” ?
那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:“小米汽车法务部战斗力超强!”
先是指控某模塑供应商泄露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的早期设计稿,索赔100万元。
然后又指控两家媒体擅自泄露SU7的棚拍图,要求对方公开道歉,并索赔300万元。
然后又抓出3个小米汽车员工,私自参加券商组织的“小米汽车研讨会”,借机赚取咨询费。对涉事员工辞退处理,永不录用,并追究法律责任。
可能是这类事件实在是太多了,雷军在近期用小米笔记做出了回应:“非常遗憾的是中间总有各种泄密或者传言,这真的不是我们的本意!”
这,或许就是雷军营销的高明之处——吃瓜群众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,既然坏事发生了,那就干脆把事情捅大点,流量自然就来了,突出一个“顺势而为”。
但,频繁泄密可能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,毕竟关注度实在是太高了。
就连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定档28号的官方海报,背景中底盘的“X光片”都被网友们扒了个精光,还把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术都给标记了出来,着实离谱。
光这些还没完,在发布会前一天,小米汽车还发布了张海报“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先行者致敬”——先后点到了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华为。
不仅一张海报这么简单,小米汽车还包下了大城市核心地段的商务大楼广告外墙,打出了致敬标语,这可得花不少钱。
至于为什么没致敬一汽、上汽、吉利、长城这些传统车企?雷军在发布会现场也是解释道:“大家误解了,我对整个汽车行业都抱有敬畏之心,每家车企都亲自登门拜访过。”
经过了漫长的“施法前摇”,还模仿仰望来了一波“先礼后兵”,充分说明小米汽车在法务和营销这两个层面,战斗力都是爆表的。
但最最关键的,电动车这几年技术都已经卷到令人发指了,最晚入行的小米汽车,技术真的能打吗?
这次小米特地搞技术发布会,恰恰就是回应这个问题。
我们不妨来一起盘一下,从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的1003天时间里,小米汽车到底闷声搞出了多少黑科技。
-2-
雷军把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分成了5大部分,分别是电驱、电池、大压铸、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。
首先是电驱系统,一共发布了3款电机,一款“现货”,两款“期货”。
先来说说“现货”。
小米从入局汽车行业开始,就定下了要做电动车最强电机的目标,因此小米汽车的电机全部都是自产自研的。
在雷军眼里,一台电机够不够强,最高转速是最核心的指标。因此整个行业最前沿的几个玩家都在“卷”转速,小米汽车也不例外。
小米SU7量产版电机在立项之初,就是瞄着超越当时行业最强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20000转去做的。
后来小米确实做到了,能把电机转速提到21000转,而功率可达275kW,性能基本能媲美V6发动机的水平,因此就拿V6和V6s直接命名了,分别对应SU7 400V版本和800V版本。
搭载V6s电机的高性能四驱版SU7,配合上其0.195Cd的业内最低风阻系数,可以实现零百加速仅2.78秒,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65km/h。
如果数据属实,确实算是刷新业界巅峰了。
不过雷军现场却表示:“我挺后悔没有8月份发布这款电机的”。
“这台电机前阵子被友商截胡了,搞得我挺尴尬。不过好在功率和扭矩这些其他指标,我们还是领先的。”(这里的“友商”大概是智己)
再来说说两款电机“期货”。
一个是可以达到27200转的V8s电机,功率可达425kW,单电机比绝大多数双电机加起来都要强,预计2025年量产上车。
为了能让电机承受这么高的运转强度,小米直接从冶金环节入手,重新研发了强度更高的转子材料,同时重新设计定子、转子结构,还应用了双向油冷散热技术。
另一个是可以实现转速35000转、目前只能活在实验室里的电机,应用了激光缠绕转子技术,量产时间未知。
-3-
接下来是电池部分。
雷军一上来就对目前行业里大火的800V发表了一些意见。
“现在市面上好多宣称800V的车,实际都达不到800V,后来我问了一些专家,他们说600V以上都被归为800V了。但,我们做事还是得踏踏实实做的。”
随后,雷军扔出一张PPT——871V高压平台,有零有整的。
小米目前还自建了电池包封装工厂,整车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,生产小米“定制款”800V麒麟电池包。
电池包采用了 “电芯倒置”技术,这么设计的作用是当电芯热失控的时候,火焰会向下喷射而不是向上对着乘员舱喷射,能够避免电池热失控,这在业内算是首创了。
电池包支持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,让电池包上盖充当车身的下地板,可以进一步节约纵向空间,拥有77.8%的全球最高体积利用率。
平台理论上电池包最高容量可以到150度电,对应1200km的CLTC续航,基于现有成熟化学体系,理论可搭载132度电,对应1000km续航。
上面说的是平台上限,实际小米SU7的800V版本是101度电、800kmCLTC续航。不过作为一款双电机的大型纯电轿车来说,也算是顶尖水平了!
充电速度方面,SU7 800V版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+220km, 15分钟续航+510km,同样处于顶尖水平。
对于电动车“怕冷”这个短板,小米汽车也专门研究过应对措施,于是小米开发了“双模热泵空调”。
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为了节能,用的都是热泵空调,但弊端是天气到0度一下,换热性能就会差很多,甚至无法启动。
雷军现场称,其“双模热泵空调”即使在-15℃环境下也能保证乘员舱舒适温度,-20℃仍能工作。
这套双模热泵空调,再加上散热元逐级加热技术,让雷军对自身产品在冬天的表现非常自信,喊出了:“小米立志做电动车冬季续航之王!”
雷军立下的这条Flag,问友商们能忍吗?快卷起来!
-4-
然后是关于小米汽车制造环节的关键技术——大压铸。
显然,这项技术是在“致敬”特斯拉,当然雷军现场也承认了。
传统汽车的外部结构都是由茫茫多的零部件焊接而成的,而大压铸指的是把70多个零部件合成一个整体,直接压铸成一个零部件。
这样一来的好处在于,能节约不少造车成本,同时车身的安全性和抗扭刚性也会大幅提升。
为此,小米花重金打造了“超级大压铸”产线,其最大锁模力达到9100吨,比特斯拉美国工厂的9000吨还多100吨。
压铸线有两个篮球场这么大,总重量高达1050吨,为了体现大,还特地把雷军本人P进了效果图里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车身强度,小米还自己专门做冶金研发,通过各种材料配比筛选出了强度最适合的合金材料,被命名为——泰坦合金。
绝大多数车企采购金属原材料,基本上都是就近找冶金供应商,自研合金材料的,小米还真是目前行业里独一家。
从SU7获得的碰撞测试成绩来看,确实可以印证这辆车是够硬的!
虽然一体化压铸利好造车和安全性,但也带来了修车难的问题,可能不小心碰一下,一大块零部件都得换。
对此,小米在设计结构件时稍微做了做妥协,把后地板碰撞溃缩区分成了三段,能一定程度减少中等事故换件大小。
-5-
听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发布会,终于来到智能化环节了,雷军选择了先讲智能驾驶技术。
通常行业认知里面,想要智能驾驶做得好,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。
雷军也承认,小米在智驾方面,确实算是入局晚的。
但雷军认为,入局晚并不一定是坏事,可以让小米少走很多弯路,因为弯路都被“前辈们”筛掉了,直接一步到位选择“正道”前进即可。
算法上,小米智驾起步就选择了目前最前沿的BEV+Transformrer+大模型的融合感知算法。
从根上,小米就没打算用过高精地图。
按雷军的话来说,高精地图用起来成本高,而且还怕突然修路改道,而小米智驾可以通过车上感知,实时把周围的高精地图绘制出来。
因此,小米智驾在智驾算法上,就要花更大的功夫。
比如,小米自研了可变焦的BEV鸟瞰图算法,在城市道路、高速路、地库等不同场景都可以实时变换焦段,可以把东西看得更清楚。
而占用网络算法点云的精度,从行业普遍的0.2-0.3米,缩小到了小于0.1m,更细微的分格可以让车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率更高。
在智驾硬件方面,芯片采用两颗英伟达Orin芯片,总算力508TOPS,感知核心采用一颗小米自研的“鹅卵石”型激光雷达,最远探测距离200m。
发布会现场通过视频,展示了小米SU7的城市领航辅助能力和自动泊车能力,单从视频效果来看还是比较丝滑的,存在与小鹏和华为一较高下的能力,当然这还是需要实测才能知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代客泊车演示环节中,小米SU7是支持倒车让行、以及超窄机械车位停车的,这两点我暂时还没见其他友商做出来过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有半年前小米在发布智能驾驶路测视频的时候,里面是有无保护掉头场景的,但这次SU7的领航辅助功能却没有演示,不知道量产版本能不能做到。
无保护掉头这个项目还是蛮难的,目前只有智己官宣自己有能力做到。
对于短期未来,小米希望2024年城市领航辅助开放超过100个城市,进入智驾行业第一梯队。
-6-
雷军把小米最擅长“老本行”,也是受关注度最高的智能座舱部分放在了最后讲,可见其重视程度。
这恰恰是前段时间小米舍弃MIUI,发布全新操作系统澎湃OS时宣布打造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最关键一环。
做手机出身的雷军,一上来就如鱼得水一般,本能的对小米SU7里面的屏幕一同吹,连语速都变快变流畅了许多。
SU7采用了16.1英寸中控大屏,支持3K分辨率。
仪表盘7.1英寸,支持机械翻转,乍一看听酷炫,但实际用起来不知道体验如何。
HUD的尺寸达到了56寸,虽然略小于问界M9上75寸的AR-HUD,但也相当大了。
最让人期待的设备互联互通方面,小米把关键点放在了车与手机的互联互通上。
比如,持小米手机进入SU7车内,手机上的小米账户就会无缝连接到车机,登录车机上的应用账户。
再比如,在上车之前听的歌、看的视频、开的会议、开的导航……等等一系列在手机上正在进行的应用,在上车之后都可以直接流转到车机上使用。
当然,上面这些华为也能做。
但有两个特别吸引我的点,一是小米SU7的中控屏外边框,中控台储物空间位置,都预留了磁吸式pin接口,支持外接小米的其他设备拓展。
比如就像发布会上演示的,可以在中控屏底下接一串物理按键,或者想象一下,车里接个饮水机什么的。
只要想象力够丰富,就有无限的拓展性,让SU7这辆车的可玩性大大增加了。
还有就是,前排座椅背后预留了小米平板的磁吸接口,接入之后的平板就会成为车机的一部分,可以通过外接平板直接控制导航、空调、影音等等。
相比很多标配后排屏幕的车型,其好处在于把需不需要这块后排屏幕的选择权,给了用户。
在车机硬件方面,标配目前业内最强的高通8295芯片,开机时间只需1.49秒,座舱整包OTA只需3分钟,而全车整包升级只需30分钟。
不得不感叹,小米不愧是做3C出身的,运行流畅度真是硬指标啊!
除此之外,一个非常圈粉的点是,雷军还宣布小米SU7不仅支持自家生态链产品的互联互通,竟然还支持苹果Carplay、iPad接入,引得台下米粉一阵叫好。
“我们要让苹果用户开小米汽车,获得一样好的体验!”
不得不说,这波雷总真的大气!
-7-
讲了这么多发布会已经过去1个半小时了,该讲的技术差不多都讲了。
但,雷军之前打过预防针,说发布会时长是3小时,既然说好了“不发车”,那下半段讲啥呢?
果不其然,雷军老凡尔赛了,在下半段搞了个SU7的“预发布会”……重新定义“不发车”。
前面提过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,这里分享三个我认为比较有潜力圈粉的细节要素。
第一是,小米SU7保留了部分关键的物理按键,包括空调温度、风量调节、电动尾翼调节、空气悬架调节。
空调和空悬用物理按键调节可以理解,那电动尾翼用物理按键调是什么鬼?
对此雷军表示,“这是专门让你给朋友演示用的。一按下去,诶!就升起来了!多帅!”
在方向盘上,还设置了“Boost模式”和“弹射起步”两个物理按键,按下去就能短时间内获得超额的动力输出,给SU7带来超跑的仪式感。
第二是,SU7使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,而不是目前主流的全隐藏式。
然后,雷军Diss了一波特斯拉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这件事。
第三是,SU7搭载了小米完全自研的智能底盘,其中内置了路面预瞄系统,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摄像头,提前预知前方5-150米的路面情况,从而实时调节底盘软硬,做到主动滤震。
这相当于小米版的云辇A、魔毯底盘。
至于其他方面,还是要等试到实车之后,再跟大家做更深度的分享。
写在最后
发布会中,雷军不止一次声称小米汽车要坚持研发,做到行业第一,野心非常足。
“我们做手机就是从小被卷到大的,不怕接着卷。”
关于SU7的价格,早在发布会之前雷军就打过预防针,说价格不会太便宜,这次发布会也透露出了同样的信息。
“大家不要叫9万9了,这不可能的!我们管宁德时代买一块电池包都得花十几万,14万9的也不要讲了好吧。”
光看配置也知道,SU7这车肯定便宜不了,但雷军承诺:“定价确实会有点贵,但一定会让用户知道贵的有道理。”
对于SU7的用户画像,雷军早就想得很清楚了,就是一群爱好科技的精英群体。
总的来看,整场发布会可以用近乎完美来形容,不过也有美中不足的一点——小米汽车明明这波获得了大量的流量,却没用像很多车企发车一样,先开启一波预售。(我认识的好几个做二手车生意的朋友都快急死了!)
如果开启预售的话,先收个2000块钱小订,虽然支持退订,但相当于把用户锁住了,即使时间很长也不至于让用户忘了SU7这辆车的存在。同时还能赚一笔订金费用,后续宣传时还能晒一下订单量。
或许,小米没开启SU7预售还是有自己的顾虑在里面吧。
虽然小米SU7目前在很多技术方面都是相当领先的,但问题是小道消息称SU7明年二季度才会正式上市。
现在电动车行业如此之卷,短短3个月时间里,保不齐友商就把原本SU7领先的技术给“截胡”了。
分析来看,小米选择压在2023年末尾开发布会亮相,而不是原定的2024年,可能就是这个原因,至少现在发布还能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深刻、直呼牛逼的发布会。
不然,技术一旦做不到碾压,就会显得平庸。
所以说,尽管发布会异常成功、流量巨大,但小米汽车日后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小,如何尽快克服第一道“量产关”,是一道大坎。